神农架林区
基本概况

地理位置:
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,东接襄阳市保康县,西邻重庆市巫山县,北依十堰市房县,南濒宜昌市兴山县。地处北纬31°15′~31°75′,东经109°56′~110°58′,属大巴山脉东段延伸部分。行政归属:
湖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(中国唯一以“林区”命名的行政区),总面积约3253平方公里。名称由来:
相传炎帝神农氏曾在此搭架采药、尝百草,故得名“神农架”。
自然环境
地形地貌:
以山地为主,平均海拔1700米,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6.2米,被誉为“华中屋脊”。
喀斯特地貌发育,溶洞、暗河众多。
气候特征:
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,垂直差异显著,有“山脚盛夏山顶春,山麓艳秋山顶冰”的奇特景观。
年均气温约12℃,年降水量800~2500毫米。
生态资源:
动植物宝库:拥有珙桐、红豆杉等珍稀植物,以及金丝猴、华南虎(历史记载)等野生动物。
世界遗产:2016年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、世界地质公园、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认证的地区。
历史沿革
早期历史:
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,秦汉后历属房县、巴东县等。建制变迁:
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“神农架林区”,1986年升为副地级单位,现为湖北省直辖。
旅游资源
核心景区:
神农顶景区:包含神农顶、板壁岩(以石林和野人传说闻名)等景点。
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:高山湿地,有“云间湿地”之称。
天燕景区:以原始森林和云海景观著称。
特色文化:
野人传说:自20世纪起多次报道“神农架野人”目击事件,成为未解之谜。
民俗文化:保留有“堂戏”“薅草锣鼓”等传统民间艺术。
经济与社会
支柱产业:
以生态旅游、绿色农业(如中药材、蜂蜜)为主,限制工业发展以保护环境。交通状况:
郑渝高铁(兴山站)、多条高速公路贯通,机场(神农架红坪机场)通航国内主要城市。
保护与科研
自然保护区:
设立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占林区总面积1/3以上。科研价值:
是研究生物多样性、地质演变的重点区域,设有多个科考站点。
荣誉与称号
附件列表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