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花税
印花税的定义

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中书立、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征收的一种流转税,因纳税人通过在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(简称“贴花”)完税而得名。其特点是征税范围广、税率低、税负轻,但具有强制性。
历史沿革
起源:1642年荷兰首创,后推广至欧洲各国。
中国引入:
清末(1889年)首次提议,1907年正式开征。
1950年新中国颁布《印花税暂行条例》。
1988年国务院重启印花税,发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》。
2022年7月1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》正式实施,上升为法律。
征税范围与纳税人
应税凭证(共5类):
合同类(如购销、借款、租赁合同等11类)
产权转移书据(如土地使用权、股权转让)
营业账簿(记载资金的账簿)
证券交易(股票、债券等转让书据)
其他(如权利许可证照)。
纳税人:书立、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(卖方或双方)。
税率与计税依据
比例税率(常见):
0.05‰:证券交易(仅对卖方征收)。
0.25‰~1‰:借款合同、融资租赁合同等。
0.3‰:购销合同、建筑安装工程合同。
0.5‰:产权转移书据(不含股权转让)。
1‰:财产租赁合同、仓储合同。
定额税率:权利许可证照(如营业执照)按件贴花5元。
计税依据:合同所列金额(无明确金额的需核定)。
征收方式
自行贴花:纳税人购买印花税票并粘贴注销。
汇总缴纳:频繁发生业务的企业可按月申报。
代扣代缴:证券登记机构代扣证券交易印花税。
税收优惠(部分)
免税情形:
个人销售/购买住房书立的合同。
无息、贴息贷款合同。
农民销售自产农产品签订的合同。
国际金融组织向我国提供优惠贷款的书据。
重要作用
增加财政收入:尤其证券交易印花税占比显著。
调节经济行为:如通过税率调整影响证券市场交易频率。
凭证法律效力:完税凭证可作为法律诉讼证据。
常见问题
不贴花的后果:按《税收征管法》追缴税款、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。
电子合同是否征税:2022年后电子应税凭证等同纸质凭证纳税。
注:具体政策以最新《印花税法》及税务机关解释为准。如需更详细条款或地方性规定,建议查询财政部或国家税务总局官方文件。
附件列表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