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达百科  > 所属分类  >  百科   
[0]

刘师培

目录

人物简介

刘师培刘师培

刘师培(1884年-1919年),字申叔,号左盦,江苏仪征人。中国近代著名经学家、文学理论家、政治活动家,清末民初学术与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之一。他出身经学世家,早年投身革命,后政治立场多变,晚年转向学术研究,在传统经学、小学(文字学)、文学批评等领域成就卓著,与章太炎并称“二叔”(章太炎字枚叔)。


生平经历

  1. 早年求学与家学渊源

    • 生于书香门第,曾祖父刘文淇、祖父刘毓崧均为清代著名经学家,家学深厚。

    • 1902年中举,后赴上海结识章太炎、蔡元培等,受革命思想影响。

  2. 革命活动时期(1903-1907)

    • 参与反清革命,加入光复会、同盟会,创办《警钟日报》《国粹学报》,宣扬民族主义。

    • 发表《攘书》《中国民约精义》等著作,批判专制,主张“排满革命”。

  3. 政治立场转变(1908-1911)

    • 流亡日本期间转向无政府主义,后投靠清廷两江总督端方,被革命派斥为“叛徒”。

    • 辛亥革命后一度被捕,经章太炎营救获释。

  4. 晚年学术与争议(1912-1919)

    • 加入袁世凯阵营,为“筹安会六君子”之一,支持帝制,声誉受损。

    • 1917年受聘北京大学教授,专注讲学,1919年因肺结核病逝,年仅36岁。


学术贡献

  1. 经学与小学研究

    • 继承家学,精研《左传》,著有《左传读》等,提出“以字音推字义”的训诂方法。

    • 对《周礼》《礼记》等经典的考据成果丰硕,被视为清代朴学的殿军。

  2. 文学理论

    • 提出“文笔之辨”,强调文学的形式美与骈文价值,反对桐城派古文,影响近代文学观。

    • 代表作《中国中古文学史》是首部系统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专著。

  3. 史学与思想史

    • 注重民族史研究,主张以史学激发民族意识,如《中国民族志》《黄帝纪年说》。

  4. 无政府主义思想

    • 短暂倡导无政府主义,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部分内容(早于陈望道译本),但未深入实践。


主要著作

  • 经学:《周礼古注集疏》《礼经旧说》

  • 文学:《中国中古文学史》《文说》

  • 政治思想:《攘书》《伦理教科书》

  • 合集:《刘申叔先生遗书》(74卷,1936年出版)


历史评价

  1. 学术地位:被誉为“国学大师”,在经学、文学史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影响深远。

  2. 政治争议:因多次变节(从革命派→保皇派→帝制支持者)备受批评,被视为“才高行薄”的典型。

  3. 近代影响:其学术方法(如“以字证经”)为胡适、鲁迅等学者所借鉴。


家庭与轶事

  • 家族:妻子何震(何殷震)为女权主义者,后出家为尼;无子女。

  • 交游:与章太炎亦友亦敌,曾合作学术,后因政治分歧决裂。

  • 早逝之谜:有学者推测其肺病与长期伏案、政治压力有关。


相关纪念

  • 北京大学曾设“刘师培纪念馆”(后撤销),其手稿藏于国家图书馆。

  • 近年学界对其学术成就的重新评价增多,政治污名逐渐淡化。


如需更详细内容,可进一步查阅《清史稿·儒林传》或近代思想史研究专著。

《结尾》

附件列表


0
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
上一篇 冯友兰    下一篇 吕思勉

标签

暂无标签

同义词

暂无同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