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达百科  > 所属分类  >  百科   
[0]

民歌(音乐类别)

目录

定义与概述

民歌(音乐类别)民歌(音乐类别)

民歌(Folk Music)是起源于民间、由普通民众集体创作并口头传播的传统音乐形式。它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、情感和社会风貌,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。民歌通常无固定作者,在传唱过程中不断被加工演变,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
历史发展

  1. 起源

    • 民歌的历史可追溯至原始社会,与劳动、祭祀、仪式等活动密切相关,如中国的《诗经》中的“国风”即为早期民歌记录。

  2. 演变

    • 随着社会发展,民歌逐渐分化出山歌、小调、号子等类型,并吸收戏曲、说唱等元素。

    • 近现代受流行音乐影响,出现“新民歌”或“民谣”等衍生形式。


民歌的特点

  1. 口头性:依靠口耳相传,歌词和旋律可能因地区或时代而异。

  2. 集体性:由群体创作,体现共同情感。

  3. 地域性:受方言、自然环境等影响,风格差异显著(如陕北信天游、江南小调)。

  4. 简朴性:结构短小,旋律简单,易学易唱。


中国民歌的主要分类

  1. 按题材内容

    • 劳动民歌(如《船工号子》)

    • 爱情民歌(如《茉莉花》)

    • 叙事民歌(如《孟姜女》)

  2. 按地域风格

    • 北方民歌:高亢嘹亮(如《走西口》)

    • 南方民歌:婉转细腻(如《采茶舞曲》)

  3. 按民族划分

    • 汉族民歌与少数民族民歌(如蒙古族长调、藏族山歌)。


世界民歌概览

  1. 欧洲:爱尔兰民谣、俄罗斯伏尔加船歌等。

  2. 美洲:美国乡村音乐(源自民谣)、拉丁美洲民歌(如《鸽子》)。

  3. 亚洲:日本《樱花》、印度尼西亚《星星索》等。


艺术价值与社会功能

  1. 文化传承:保存语言、风俗和历史记忆。

  2. 情感表达:抒发喜怒哀乐,如婚嫁歌、丧葬歌。

  3. 艺术影响:为专业音乐创作提供素材(如歌剧《白毛女》吸收民歌元素)。


代表作品与人物

  1. 中国经典:《小河淌水》《康定情歌》《沂蒙山小调》。

  2. 国际代表:鲍勃·迪伦(美国民谣歌手)、维也纳童声合唱团(演绎欧洲民歌)。


现代民歌的发展

  1. 新民歌运动:20世纪中国“民歌改编”热潮(如王洛宾整理西北民歌)。

  2. 融合创新:结合流行、摇滚等风格(如“民谣摇滚”)。

  3. 数字化传播: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动民歌复兴。


保护与传承

  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部分民歌列为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

  • 中国通过《中国民歌大会》等节目推广传统民歌。

附件列表


0
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
上一篇 歹势    下一篇 消费税

标签

暂无标签

同义词

暂无同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