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守敬
人物简介

杨守敬(1839年6月2日-1915年1月9日),字惺吾,号邻苏,晚年自号邻苏老人,湖北宜都人。清末民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、金石学家、目录版本学家、书法家、藏书家,被誉为“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”。其学术成就横跨多个领域,尤其在历史地理学(《水经注》研究)和书法理论方面影响深远。
生平经历
早年求学
1839年生于湖北宜都商人家庭,幼年丧父,随祖父学习经商,后弃商从文。
1857年中秀才,1862年考取举人,但七次会试均落第,遂专注学术研究。
出使日本与学术交流
1880年随驻日公使何如璋赴日,期间广泛搜集中国散佚古籍(如《太平御览》残卷),并与日本学者森立之、岩谷修等交流,推动日本书法复兴(“杨守敬旋风”)。
晚年著述与教育
归国后任湖北黄州府学教授,后主持两湖书院、勤成书院。
1914年受袁世凯聘为顾问,次年病逝于北京,归葬宜都。
主要学术成就
历史地理学
《水经注疏》:集历代《水经注》研究之大成,被誉为“郦学”里程碑之作。
《历代舆地图》:中国首部完整历史地图集,详考历代疆域变迁。
金石书法
《学书迩言》:系统阐述书法理论,提倡碑帖结合。
推动日本碑学运动,影响日下部鸣鹤等书家。
目录版本学与藏书
编撰《日本访书志》,记录在日访得珍本古籍。
个人藏书达数十万卷,部分现藏于国家图书馆。
其他著作
《隋书地理志考证》《晦明轩稿》等,涵盖经学、小学、辑佚等领域。
书法艺术贡献
风格特点:融合碑帖之长,篆、隶、楷、行皆精,以苍劲朴拙见称。
影响:
国内:与张裕钊、吴昌硕并称晚清书法大家。
日本:带去汉魏碑刻拓本,促成“明治碑学派”形成。
历史评价与纪念
梁启超称其“于历史地理之学,卓然成一家言”。
现代研究:被誉为“中国历史地理学奠基人之一”,其《水经注疏》被列为“20世纪中国学术经典”。
纪念设施:湖北宜都建有“杨守敬纪念馆”,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主要著作列表
(部分代表作)
《水经注疏》
《历代舆地图》
《日本访书志》
《学书迩言》
《隋书地理志考证》
附件列表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