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达百科  > 所属分类  >  百科   
[0]

月经

目录

定义与基本概念

月经月经

月经(Menstruation)是女性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并伴随出血的生理现象,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。因其呈每月规律性出现,俗称“例假”“大姨妈”等。

  • 周期:通常以月经第1天为起点,两次月经间隔约21~35天(平均28天)。

  • 持续时间:一般2~8天,出血量约20~60毫升。


月经的生理机制

  1. 激素调控

    • 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(HPO轴)调控月经周期,通过分泌雌激素孕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厚、脱落。

    • 若未受孕,黄体萎缩,激素水平下降,子宫内膜失去支持而剥落,形成月经。

  2. 月经周期分期

    • 卵泡期:月经结束后,卵泡发育,雌激素升高,子宫内膜修复。

    • 排卵期:卵子排出(约周期第14天)。

    • 黄体期:黄体形成,分泌孕激素,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。

    • 月经期:未受孕时,子宫内膜脱落出血。


月经的临床表现

  1. 正常表现

    • 血液呈暗红色,含子宫内膜碎片、宫颈黏液及阴道上皮细胞。

    • 部分女性伴随轻微腹痛(原发性痛经)、腰酸或情绪波动。

  2. 异常情况

    • 周期异常:闭经(>6个月无月经)、月经稀发(周期>35天)或频发(<21天)。

    • 血量异常:月经过多(>80毫升)或过少(<5毫升)。

    • 痛经:严重腹痛可能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。


相关健康问题

  1. 经前期综合征(PMS)

    • 月经前1~2周出现情绪烦躁、乳房胀痛、水肿等症状,与激素波动有关。

  2. 疾病关联

    • 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: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。

    • 子宫内膜异位症:痛经加剧、经量过多。


月经期护理与注意事项

  1. 卫生用品选择

    • 卫生巾、卫生棉条、月经杯等需定期更换(建议2~4小时一次)。

  2. 生活习惯

    • 避免剧烈运动、盆浴或性生活,注意保暖。

    • 饮食宜清淡,补充铁和蛋白质(如红肉、绿叶蔬菜)。

  3. 就医指征

    • 剧烈疼痛、经期过长(>7天)、大量血块或非经期出血需及时就诊。


文化与社会意义

  • 月经羞耻:部分文化中月经被视为禁忌,需推动科学认知。

  • 月经贫困:指因经济困难无法获得卫生用品的现象,全球多地已发起免费提供卫生用品的倡议。

附件列表


0
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 柏拉图(古希腊哲学家)

标签

暂无标签

同义词

暂无同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