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帽子(俗语)
词义解析

绿帽子是中国民间俗语,比喻配偶(多为妻子)与他人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,使另一方(丈夫)蒙受羞辱。该词带有强烈贬义,常用来嘲讽或指责出轨行为中的第三方或被动受害方。
历史起源
唐代制度说
据传唐代李封任延陵县令时,对犯罪者不施体罚,而是令其头戴绿头巾以示惩戒,后演变为对不贞行为的象征。元代娼妓家属标识
元代《元典章》规定娼妓家属男性须戴绿头巾,成为社会地位低贱的标记,明代沿袭此制。明清时期演变
明代郎瑛《七修类稿》记载,吴地人称妻女卖淫者为“绿头巾”,清代逐渐将“绿头巾”与“绿帽子”混用,成为通行俗语。
文化象征
颜色隐喻:传统文化中绿色象征低贱(如“绿衣”为汉代贱服),与红色(正统)、黄色(尊贵)形成对比。
文学应用:古典小说如《水浒传》《金瓶梅》常用“戴绿头巾”讽刺妻子出轨的男性角色。
社会影响
污名化现象
被戴绿帽者常遭受嘲笑,反映传统社会对男性尊严的极端重视。性别争议
该词多针对男性受害者,女性对应称谓(如“红杏出墙”)贬义较轻,凸显双标。现代用法扩展
衍生出“被绿”“绿了”等网络用语,泛指感情背叛,适用范围扩大至非婚关系。
相关习俗与禁忌
忌讳赠绿帽:因文化禁忌,绿色帽子在中国极少作为礼物赠送。
戏曲禁忌:传统戏剧中丑角或反派可能戴绿帽,进一步强化负面联想。
学术观点
学者认为“绿帽子”现象实质是父权社会下对女性贞洁的物化,通过羞辱男性间接控制女性身体自主权。现代法律中,出轨行为虽不构成犯罪,但仍可能承担民事责任(如离婚赔偿)。
国际对比
西方文化:类似概念为“horn”( horns of a cuckold,源自中世纪欧洲),但羞辱意味较轻。
日本:称“绿帽子”为“绿の帽子”,受中国文化影响但使用频率较低。
注:部分历史渊源存在争议,民俗学者对具体起源时间尚无定论。现代社会中,该词的滥用可能加剧性别对立,需理性看待。
附件列表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上一篇 米迦勒(圣经中的天使长) 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