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达百科  > 所属分类  >  百科   
[0]

七级浮屠

目录

概念释义

七级浮屠七级浮屠

七级浮屠七层佛塔,是汉语中对佛教塔类建筑的特定称谓。"浮屠"为梵语"Buddha"(佛陀)的古译,后引申为"佛塔";"七级"即七层,源于佛教对数字"七"的崇尚,象征修行圆满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"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"的谚语广为流传,凸显其崇高地位。


宗教象征意义

  1. 修行阶梯:七层代表佛教修行的七个阶段,如"七觉支"(念、择法、精进、喜、轻安、定、舍),象征从世俗到解脱的渐进过程。

  2. 宇宙观体现:佛塔结构对应佛教宇宙观,七层可能象征"七重天"或"七宝阶",体现对神圣空间的建构。

  3. 功德象征:建造佛塔被视为积累功德的行为,七层塔的功德等级更高,故谚语中以"胜造七级浮屠"比喻极大善行。


建筑形式与特点

  1. 层数规制:严格遵循奇数层级(七、九、十三等),七级为常见形制,如西安大雁塔(现存七层,明代重修)。

  2. 结构元素

    • 地宫:埋藏舍利、经卷等圣物

    • 塔身:多层楼阁式,每层设佛像或浮雕

    • 塔刹:顶端金属相轮,象征佛法庄严

  3. 材质演变:早期为木结构(如北魏永宁寺塔),唐宋后多砖石结构以防火抗震。


历史名塔实例

  1. 永宁寺塔(北魏):《洛阳伽蓝记》载其九层,为早期高层佛塔代表。

  2. 大雁塔(西安):玄奘为保存佛经主持修建,原为五层,后改建为七层。

  3. 虎丘塔(苏州):七层八角砖塔,现存宋代遗构,体现江南佛塔风格。


文化影响

  1. 语言文化:谚语"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"融入民间道德观,强调生命价值高于物质奉献。

  2. 艺术表现:成为诗词、绘画常见意象,如白居易《登观音台望城》"百千家似围棋局,十二街如种菜畦。遥认微微入朝火,一条星宿五门西"中隐含长安佛塔景观。

  3. 东亚传播:日本法隆寺五重塔、韩国佛国寺多宝塔等均受中国七级浮屠形制影响。


相关争议与考辨

  1. "浮屠"词义:学界对"浮屠"指"佛"还是"塔"存在讨论,唐代慧琳《一切经音义》认为"浮屠"应为佛陀音译,"塔"的梵文为"Stupa"。

  2. 层数差异:藏传佛教多建十三层塔,汉地受《易经》"阳数极于九"影响,唐代曾有九层塔盛行。


:部分内容综合了佛教典籍(如《法华经》)、建筑史研究及百科资料,原始网页信息需以链接为准。

附件列表


0
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 七言律诗

标签

暂无标签

同义词

暂无同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