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本(出版名词)
善本的定义

善本最初指校勘严密、刻印精美的古籍,后延伸为具有历史文物性、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的珍贵古籍版本。现代广义的善本还包括具有特殊价值的近代出版物,如名人批校本、稀有稿本等。
善本的分类
按时代划分
宋元善本:宋代和元代刊印的书籍,存世极少,被视为珍品。
明清善本:明代精刻本、清代内府刻本等,如《永乐大典》(残卷)、《四库全书》部分抄本。
按版本类型划分
稿本:作者亲笔手稿,如《聊斋志异》手稿。
抄本:手工誊抄的书籍,如敦煌写经。
刻本:木版印刷的书籍,尤以宋刻本为贵。
批校本:经名家批注或校勘的版本,如黄丕烈校跋本。
按内容价值划分
孤本:全球仅存一份的书籍。
稀见本:流传极少的版本。
善本的判定标准
“三性”原则(张之洞《书目答问》提出)
历史文物性:反映特定时代文化特征。
学术资料性:内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。
艺术代表性:刻印、装帧工艺精湛。
“九条”标准(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》收录标准)
包括元代及以前的刻本、明代刻本和抄本(需符合特定条件)、清代稀见稿本等。
善本的历史与文化价值
文献保存:善本是研究古代社会、科技、思想的一手资料。
版本学意义:通过校勘可还原文本原貌,如宋刻本《说文解字》纠正后世讹误。
艺术价值:如明代套色印刷《十竹斋书画谱》代表古代印刷技术巅峰。
著名善本举例
《金刚经》唐咸通九年刻本: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印刷品(藏于大英图书馆)。
《红楼梦》程甲本:1791年首次活字印刷,奠定后世流传基础。
《史记》宋黄善夫刻本:公认的优质版本,影响深远。
善本的保护与收藏
保护措施:恒温恒湿保存、数字化扫描(如“中华古籍保护计划”)。
收藏机构:中国国家图书馆、上海图书馆、台湾“中央图书馆”等。
市场价值:宋刻本单页拍卖价可达百万,完整善本多为国家珍藏。
相关术语
珍本:珍贵但不一定符合善本标准。
普本:普通流通版本。
影印本:现代技术复制的善本,具有一定研究价值。
附件列表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