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达百科  > 所属分类  >  百科   
[0]

王国维

目录

人物简介

王国维王国维

王国维(1877年12月3日-1927年6月2日),字静安,号观堂,浙江海宁人,中国近代国学大师、史学家、文学家、美学家、考古学家,与梁启超、陈寅恪、赵元任并称“清华四大导师”。他在文学批评、戏曲史、甲骨学、金石学、敦煌学等领域均有开创性贡献,被誉为“新史学的开山鼻祖”。


生平经历

  1. 早年求学

    • 187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书香门第,幼年接受传统儒学教育。

    • 1898年赴上海求学,接触西方哲学与科学思想,深受叔本华、康德哲学影响。

  2. 学术生涯

    • 1901年赴日本留学,后因病回国,转向文学与美学研究。

    • 1911年辛亥革命后,随罗振玉旅居日本,专注甲骨文与古史研究。

    • 1925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,与梁启超等共同培养学术人才。

  3. 晚年与逝世

    • 1927年6月2日,因政治动荡与精神困扰,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自沉身亡,终年50岁。


学术贡献

  1. 文学与美学

    • 代表作《人间词话》提出“境界说”,成为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经典。

    • 引入西方美学理论,分析《红楼梦》的悲剧价值,著《红楼梦评论》。

  2. 史学与考古

    • 开创“二重证据法”(文献与出土文物结合),推动甲骨文研究,奠定现代甲骨学基础。

    • 著作《殷周制度论》《古史新证》对商周历史研究影响深远。

  3. 戏曲研究

    • 《宋元戏曲考》系统梳理中国戏曲发展史,被誉为“戏曲史研究的奠基之作”。

  4. 敦煌学与金石学

    • 参与敦煌文献整理,研究汉简、封泥等,拓展史料范围。


主要著作

  • 《人间词话》

  • 《观堂集林》(学术文集)

  • 《宋元戏曲考》

  • 《红楼梦评论》

  • 《殷周制度论》


思想与影响

  1. 学术思想

    • 融合中西学术方法,强调“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”(陈寅恪评语)。

    • 主张学问无分古今中外,需以科学态度考证。

  2. 历史地位

    • 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关键人物,影响胡适、郭沫若等后世学者。

    • 其治学方法至今被文史学界奉为典范。


轶事与纪念

  1. “人生三境界”

    • 《人间词话》中以三句宋词概括治学与人生境界,广为流传:

      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;
      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;
      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

  2. 纪念活动

    • 浙江海宁设有“王国维故居纪念馆”,清华大学立有其纪念碑。


相关争议

  • 自沉原因:学界对其自杀动机有不同解读,或关联于时局动荡、文化理想幻灭、个人抑郁等。

附件列表


0
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
标签

暂无标签

同义词

暂无同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