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垣(中国历史学家﹑宗教史学家、教育家)
人物简介

陈垣(1880年11月12日-1971年6月21日),字援庵,广东新会人,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、宗教史学家、教育家,与陈寅恪并称“史学二陈”。他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教育事业,在元史、宗教史、文献学等领域成就卓著,被誉为“中国宗教史研究开山者”之一。曾任辅仁大学校长、北京师范大学校长,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等职。
生平经历
早年求学与革命活动
生于广东新会一个药商家庭,幼年接受传统私塾教育,后考入广州博济医学院学习西医。
青年时期投身反清革命,参与《时事画报》编辑,宣传革命思想。
转向史学与研究之路
辛亥革命后弃医从文,专注历史研究,受乾嘉学派影响,注重考据与实证。
1917年发表《元也里可温教考》,开创中国宗教史研究新领域。
教育生涯与学术领导
1926年起任辅仁大学教授、校长(1929-1952),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至逝世。
抗战期间滞留北平,拒绝伪职,以史学著作明志,完成《通鉴胡注表微》等名著。
学术成就与贡献
宗教史研究
系统研究基督教、伊斯兰教、佛教、道教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,代表作:
《元也里可温教考》(基督教)
《回回教入中国史略》(伊斯兰教)
《释氏疑年录》(佛教)
历史文献学与考据学
开创“史源学”,强调史料溯源与批判,代表作《史讳举例》《校勘学释例》。
对《廿二史札记》《资治通鉴》等典籍进行深入研究。
元史与边疆民族史
运用中西文献对比研究元代历史,如《元西域人华化考》,被誉为“元史研究里程碑”。
教育理念
主张“实事求是”的学风,培养大批史学人才,如启功、刘乃和等。
代表著作
《元也里可温教考》
《元西域人华化考》
《史讳举例》
《校勘学释例》
《通鉴胡注表微》
《释氏疑年录》
社会影响与荣誉
195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(院士)。
被毛泽东誉为“国宝”级学者,周恩来称其“桃李满天下”。
北京师范大学设立“陈垣奖学金”,其故居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。
人物评价
陈垣以严谨的考据方法和开阔的学术视野,奠定了中国现代宗教史、文献学的研究范式。他坚守民族气节,将学术研究与爱国精神结合,是中国20世纪史学界的泰斗之一。
注:部分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词条(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2022.htm),并结合其他权威史料整理,力求准确全面。
《结尾》附件列表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