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泊尔
国家概况

国名: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(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Nepal)
首都:加德满都(Kathmandu)
面积:约14.7万平方公里(世界第93位)
人口:约3000万(2023年估计)
官方语言:尼泊尔语,英语广泛使用
货币:尼泊尔卢比(NPR)
时区:UTC+5:45(全球唯一非整时区国家)
地理与自然环境
地理位置
南亚内陆国,北邻中国西藏,东、南、西三面与印度接壤。
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,被称为“高山王国”。
地形特征
北部高山带:世界十大高峰中有8座位于尼泊尔或中尼边境,包括珠穆朗玛峰(萨加玛塔峰)。
中部河谷带:加德满都谷地为核心宜居区。
南部平原带(特赖平原):与印度接壤,农业发达。
气候
垂直气候显著:北部高寒、中部温带、南部亚热带。
自然资源
水能资源丰富,但开发率低;森林覆盖率约25%。
历史沿革
古代:公元前6世纪建立王朝,12世纪前为印度教和佛教文化交融期。
中世纪:1768年廓尔喀国王普里特维·纳拉扬·沙阿统一尼泊尔。
近代:1814-1816年与英国战争后签订《苏高利条约》,领土缩水。
现代:
2008年废除君主制,成立联邦民主共和国。
2015年颁布新宪法,确立七省联邦制。
政治与经济
政治体制
联邦议会制,总统为象征性元首,总理掌握行政权。
主要政党:尼泊尔共产党(联合马列)、大会党等。
经济概况
GDP:约400亿美元(2022年),人均GDP约1400美元。
支柱产业:农业(占GDP约27%)、旅游业、侨汇(占外汇收入30%以上)。
贸易伙伴:主要依赖印度和中国。
社会与文化
民族与宗教
民族:130多个民族,包括廓尔喀人、尼瓦尔人、夏尔巴人等。
宗教:80%以上信仰印度教(唯一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家),佛教(释迦牟尼诞生地蓝毗尼)、伊斯兰教等并存。
文化特色
节日:德赛节(最大 Hindu 节日)、灯节、佛诞节。
艺术:纽瓦丽建筑(如帕坦杜巴广场)、唐卡绘画、廓尔喀弯刀。
世界遗产:加德满都谷地7处遗址、蓝毗尼佛祖诞生地等。
社会习俗
合十礼(Namaste)为常见问候方式;忌用左手递物;牛被视为神圣。
旅游与著名景点
自然景观
珠穆朗玛峰:南坡登山起点卢克拉机场。
安纳普尔纳环线:世界顶级徒步路线。
奇特旺国家公园:亚洲独角犀牛和孟加拉虎栖息地。
人文景点
加德满都杜巴广场:马拉王朝宫殿遗址。
博达哈大佛塔:亚洲最大覆钵式佛塔。
帕斯帕提那寺:印度教重要圣地。
国际关系
与中国:1955年建交,2017年加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。
与印度:经济高度依赖,但存在领土(如卡拉帕尼)和水资源争端。
国际组织:联合国、南亚区域合作联盟(SAARC)成员。
冷知识
国旗为全球唯一非矩形国旗(双三角形);
“廓尔喀雇佣兵”以骁勇善战闻名世界;
实行“星期六休息”的特殊工作制。
(注:内容综合公开资料整理,具体数据可能存在时效性差异。)
《结尾》附件列表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