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定
概念定义

入定是佛教禅修术语,指通过调身、调息、调心,使身心进入高度专注、寂静统一的修行状态。梵语称"三摩地"(Samādhi),汉译亦作"禅定"。其核心特征是排除杂念,心住一境,达到精神高度清净的境界。
修行方法
调身
采用"七支坐法":双足跏趺、脊背挺直、手结定印、肩颈放松、下颌微收、舌抵上颚、目视前方或微闭。
调息
通过观呼吸(如数息法)使气息渐趋平稳,最终达到"息微微通全身"的状态。
调心
止观双修:"止"专注一境(如佛号、观想),"观"思维法义,最终达到"心一境性"。
入定的层次
根据佛教经典,入定可分为不同境界:
四禅八定
色界四禅:初禅(离生喜乐)、二禅(定生喜乐)、三禅(离喜妙乐)、四禅(舍念清净)。
无色界四定:空无边处、识无边处、无所有处、非想非非想处。
出世定
超越世间禅的解脱定,如灭尽定、菩萨九次第定等。
生理与心理特征
生理表现
呼吸微弱、代谢降低,部分修行者出现"气住脉停"现象(现代科学验证为生理机能极度减缓)。
心理体验
轻安愉悦、无杂念干扰、时空感消失,部分达到"无我"境界。
文化意义
宗教价值
佛教视入定为开启智慧、证悟实相的必要途径,如《圆觉经》云:"无碍清净慧,皆依禅定生。"
现代应用
心理学借鉴入定技术发展正念疗法(Mindfulness),用于减压、情绪管理等领域。
注意事项
需在专业指导下修行,避免陷入"禅病"(如幻觉、执着境界)。
强调"定慧等持",反对单纯追求禅定境界而忽视智慧修习。
附件列表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