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达百科  > 所属分类  >  百科   
[0]

吴宓

目录

人物简介

吴宓吴宓

吴宓(1894年8月20日-1978年1月17日),原名玉衡,后改宓,字雨僧,笔名余生,陕西省泾阳县人。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、诗人、教育家,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奠基人之一,与陈寅恪、汤用彤并称“哈佛三杰”。他长期致力于西方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研究,曾任教于清华大学、西南联大等多所高校,培养出钱锺书、季羡林等杰出学者。


生平经历

  1. 早年求学

    • 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(清华大学前身),1917年赴美留学,先后就读于弗吉尼亚大学、哈佛大学,师从新人文主义大师白璧德(Irving Babbitt)。

    • 1921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。

  2. 学术与教育事业

    • 1921年回国,历任东南大学、东北大学教授。

    • 1925年受聘清华大学,参与创办清华国学研究院,并担任主任,聘请王国维、梁启超、陈寅恪、赵元任等学者,推动中国现代学术发展。

    • 抗战期间随校南迁,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。

    • 1949年后在重庆大学、西南师范学院等校任教。

  3. 晚年境遇

    • 1950年代后因学术观点受批判,但仍坚持教学与研究。

    • 文革期间遭受迫害,1978年病逝于陕西泾阳。


主要贡献

  1. 比较文学研究

    •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开创者之一,主张“中西会通”,系统介绍西方文学理论,并将之与中国古典文学对比研究。

  2. 教育成就

    • 培养大批杰出学者,如钱锺书、季羡林、李健吾等。

    • 主持清华国学研究院期间,推动中国学术现代化转型。

  3. 文学创作与翻译

    • 著有《吴宓诗集》《文学与人生》等,诗歌创作融合中西风格。

    • 翻译西方文学理论著作,如《但丁〈神曲〉通论》。

  4. 文化保守主义

    • 反对全盘西化,主张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保留中国传统精华,与胡适等人的新文化运动观点形成论争。


代表著作

  • 《吴宓诗集》(1935年):收录其古典诗词作品,体现“旧瓶装新酒”的创作理念。

  • 《文学与人生》:探讨文学的社会功能与人文价值。

  • 《吴宓日记》(1910-1974):历时60余年,记录个人经历与时代变迁,具有重要史料价值。


人物评价

  • “文化守成主义者”:吴宓坚持传统文化价值,在激进变革的时代保持独立学术立场。

  • “悲剧式学者”:一生坎坷,晚年饱受政治运动冲击,但学术精神始终未改。

  • 钱锺书称其“学问渊博而天真”,陈寅恪赞其“中西学问皆甚渊深”。


轶事与纪念

  1. 爱情与婚姻

    • 因包办婚姻与妻子陈心一离婚,后苦恋才女毛彦文未果,终身情感波折。

  2. 纪念活动

    • 陕西泾阳建有“吴宓纪念馆”,清华大学等校设立相关学术研究基金。

附件列表


0
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
标签

暂无标签

同义词

暂无同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