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梅(戏曲理论家、教育家)
人物简介

吴梅(1884年—1939年),字瞿安,号霜厓,江苏长洲(今苏州)人,中国近代著名戏曲理论家、教育家、剧作家。他是中国传统戏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,被誉为“近代曲学大师”,在戏曲创作、教学、理论研究等领域均有卓越贡献。
生平经历
早年求学
1884年出生于书香门第,幼年丧父,由叔父抚养。
早年科举失利后转向戏曲研究,师从俞粟庐等名家学习昆曲。
教学生涯
历任北京大学、中央大学(今南京大学)、东南大学等校教授,是中国首位在高校开设戏曲课程的学者。
培养了大量戏曲研究人才,如任中敏、卢前等。
晚年与逝世
抗日战争期间避居云南,1939年病逝于昆明,享年55岁。
学术贡献
戏曲理论研究
代表作《顾曲麈谈》《中国戏曲概论》系统梳理了中国戏曲发展史,提出“曲律与文辞并重”的理论。
对南北曲、昆曲音韵、曲牌格律等有深入研究。
戏曲创作
创作传奇、杂剧十余种,如《风洞山》《湘真阁》等,兼具文学性与舞台性。
文献整理
校勘《奢摩他室曲丛》等古籍,保存了大量珍贵戏曲文献。
教育成就
开创高校戏曲教育
1917年在北京大学开设“戏曲史”课程,打破传统轻视戏曲的学术观念。
教学方法
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,亲自教授学生唱曲、度曲,推动昆曲艺术的传承。
弟子影响
其学生任中敏、唐圭璋等成为现代戏曲、词学研究的领军人物。
主要著作
理论著作:《顾曲麈谈》《曲学通论》《中国戏曲概论》
戏曲作品:《风洞山》《霜厓三剧》
诗词集:《霜厓诗录》《霜厓词录》
历史评价
王国维称其“曲学之精,世无其匹”。
现代学界认为他是连接古典戏曲研究与现代学术的关键人物,影响深远。
纪念与影响
南京大学等高校设有相关研究机构传承其学术思想。
其故居“奢摩他室”成为戏曲文化研究的重要象征。
附件列表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