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平(清末民国初经学大师)
人物简介

廖平(1852—1932),原名登廷,字旭陔,后改名平,字季平,号四益(后改四译、六译),四川井研县人。清末民初著名经学家、思想家,中国近代经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。他以“经学六变”学说闻名,对康有为等维新派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,被誉为“中国最后一个传统经学大师”。
生平经历
早年求学
1852年生于四川井研县,幼年家贫但勤奋好学。
1874年考入成都尊经书院,师从经学家王闿运,奠定经学基础。
学术生涯
1889年中进士,曾任教于尊经书院、四川国学院等。
晚年专注于经学研究,著述颇丰,但因战乱部分手稿散佚。
晚年与逝世
晚年中风后仍坚持学术工作,1932年病逝于乐山。
学术思想与成就
西方学说相比附。2. 对康有为的影响
其《知圣篇》《辟刘篇》被康有为借鉴,发展为《新学伪经考》《孔子改制考》,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。
3. 主要著作
《今古学考》《孔经哲学发微》《六译馆丛书》等,后人辑有《廖平全集》。
历史评价
学术地位
梁启超称其“集清代经学之大成,而同时为经学之终结者”。
钱穆评价其学说“虽多非常异义,然实为近代学术思想史上一大转折”。
争议与批评
部分学者认为其后期理论过于玄虚,脱离传统经学范畴。
轶事与纪念
改名缘由
因仰慕东汉经学家何休(字邵公),改名“平”以示“平其不平”之志。
纪念设施
四川井研县建有“廖平纪念馆”,其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相关人物与概念
王闿运:廖平的老师,晚清经学大家。
今古文经学:廖平学术研究的核心分野。
《春秋》三传:廖平重点研究的经典之一。
附件列表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