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达百科  > 所属分类  >  百科   
[0]

沈曾植

目录

人物简介

沈曾植沈曾植

沈曾植(1850—1922),字子培,号乙庵,晚号寐叟,浙江嘉兴人。清末民初著名学者、书法家、诗人,被誉为“同光体”诗派代表人物之一,兼通史学、佛学、律学等多领域,学术成就斐然。其书法独树一帜,被尊为“清末书坛巨擘”。


生平经历

  1. 早年求学

    • 1850年生于浙江嘉兴书香门第,幼承家学,博览群书。

    • 光绪六年(1880年)中进士,授刑部主事,后历任江西广信知府、安徽提学使等职。

  2. 为官与变法

    • 支持维新变法,与康有为、梁启超交往密切,主张教育改革。

    • 清末任安徽布政使,后因时局动荡辞官归隐。

  3. 晚年著述

    • 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,潜心学术与书法创作,1922年病逝于上海。


学术成就

  1. 史学研究

    • 精于边疆历史地理,著有《蒙古源流笺证》《元秘史补注》等,对蒙元史研究贡献显著。

  2. 佛学与律学

    • 深研佛教唯识宗,兼通律学,著有《海日楼札丛》等,融合儒释道思想。

  3. 诗歌创作

    • 为“同光体”诗派代表,诗风艰深奇崛,主张“以学为诗”,有《海日楼诗集》传世。


书法艺术

  1. 风格特点

    • 融碑帖于一炉,以章草为基,参以汉隶、北碑笔意,形成“生拙奇崛、古朴浑厚”的独特书风。

  2. 代表作品

    • 《沈曾植书法集》收录其行草、隶书等作品,如《临魏碑卷》《行书诗轴》等。

  3. 历史地位

    • 与吴昌硕、康有为并称晚清书坛三大家,对近代书法影响深远。


主要著作

  • 《海日楼文集》

  • 《蒙古源流笺证》

  • 《海日楼札丛》

  • 《寐叟题跋》


人物评价

  • 王国维称其“学术博通,近世所罕”。

  • 陈寅恪赞其“于史学、佛学皆卓然成家”。

  • 书法界誉其为“三百年来第一人”。


相关纪念

  • 浙江嘉兴建有沈曾植故居纪念馆,陈列其手稿、书法作品及生平资料。

  • 2020年举办“沈曾植诞辰170周年学术研讨会”,推动其学术与艺术研究。

附件列表


0
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
上一篇 沈兼士    下一篇 牟宗三

标签

暂无标签

同义词

暂无同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