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达百科  > 所属分类  >  百科   
[0]

钱穆

目录

人物简介

钱穆钱穆

钱穆(1895年7月30日-1990年8月30日),字宾四,江苏无锡人,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国学大师。他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“史学四大家”之一(另三位为吕思勉、陈垣、陈寅恪),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见长,主张以“温情与敬意”对待本国历史。


生平经历

  1. 早年求学

    • 幼年家贫,自学成才,未接受正规大学教育,但通过刻苦钻研成为一代学术大家。

    • 1912年起在无锡、苏州等地中小学任教,期间广泛阅读经史子集。

  2. 学术生涯

    • 1930年因发表《刘向歆父子年谱》成名,被顾颉刚推荐至燕京大学任教。

    • 抗战期间随北大南迁,参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,并完成《国史大纲》。

    • 1949年赴香港,创办新亚书院(后并入香港中文大学),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。

  3. 晚年与逝世

    • 1967年移居台湾,任中国文化大学教授,晚年专注于学术著述。

    • 1990年在台北逝世,享年95岁。


主要学术成就

  1. 史学贡献

    • 《国史大纲》:通史巨著,强调中国历史的独特性和连续性,提出“士人阶层”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核心力量。

    • 《先秦诸子系年》:考证先秦诸子生平及学术源流,奠定其学术地位。

  2. 文化思想

    • 主张“中国文化本位论”,反对全盘西化,认为现代化应根植于传统文化。

    • 提出“天人合一”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。

  3. 其他代表作

    • 《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》《朱子新学案》《中国文化史导论》等。


教育理念与实践

  1. 新亚书院

    • 1949年在香港创办,以“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,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”为宗旨,培养兼具中西视野的人才。

  2. 教学风格

    • 注重启发式教育,强调经典阅读与人格培养,影响学生如余英时、严耕望等著名学者。


学术争议与评价

  1. 争议观点

    • 对“疑古学派”(如顾颉刚)的批判,认为过度怀疑古史会割裂文化传统。

    • 部分学者批评其文化保守主义倾向。

  2. 历史地位

    • 被尊为“最后一位国学宗师”,其著作对20世纪中国史学及文化研究影响深远。


个人生活与轶事

  • 婚姻家庭:先后有两位妻子,第二任妻子胡美琦为其学生,晚年陪伴其著述。

  • 兴趣爱好:擅长书法,喜好古典诗词,晚年常以诗词抒怀。

  • 名言:“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:一、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,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,对其本国已往历史,应该略有所知。”(《国史大纲·引论》)


主要著作列表

  • 《国史大纲》

  • 《中国文化史导论》

  • 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

  • 《论语新解》

  • 《人生十论》


纪念与影响

  • 台湾、香港等地设有“钱穆纪念馆”,其故居(台北素书楼)对外开放。

  • 新亚书院设立“钱穆讲座”以纪念其学术贡献。

附件列表


0
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
上一篇 钱玄同    下一篇 钱钟书

标签

暂无标签

同义词

暂无同义词